欢迎来到云南民族大学!

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云南民族大学关于科技成果拟登记项目情况的公示

发布时间:2017-04-07 编辑: 浏览: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高校科技成果登记和信息发布工作,促进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根据《云南省科技厅关于印发〈云南省科技成果登记和信息发布实施办法〉的通知》(云科奖发〔2015〕2号)要求,拟对云南民族大学完成(或以第一单位完成)的“藤黄属民族民间药用植物抗肿瘤、抗病毒活性成分研究”和“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特色药用资源植物化学研究及应用”2项研究成果进行登记。现将2项科技成果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内,任何对公示内容有异议的单位或个人,请以实名及书面材料的方式向科技处反映。

 

    公示时间:2017年4月7日至4月9日

 

    联系电话:0871-655918678

 

 

                                         

    成果一:

    成果名称:藤黄属民族民间药用植物抗肿瘤、抗病毒活性成分研究

完成单位:云南民族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云南省烟草农业科学研究院、云南烟草科学研究院

完成人:高雪梅、徐宏喜、胡秋芬、李干鹏、吴玉萍、李银科、尚善斋、江志勇、杜刚、蒋孟圆

    成果简介:本项目(2011.1-2016.12)主要以国产的藤黄属植物为研究对象,开展其化学成分、抗癌活性及其作用机制、抗病毒活性的系统深入研究。共对5种藤黄属植物开展了研究;从中共分离鉴定了化合物107个其中48个新化合物;共计发表研究论文20篇,其中SCI论文17篇(IF=23.803,以当年计),IF>2的论文共计5篇。申请发明专利4项,其中1项已获授权。撰写了《藤黄属植物笼状呫吨酮化合物研究概况》专著一部。本成果期间已培养硕士研究生10名;项目组负责人已晋升为教授。

发现点:

1. 新颖骨架苯甲酮和呫吨酮的发现:对藤黄属植物化学成分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发现了大量的新化合物,尤其是在新颖骨架苯甲酮和呫吨酮研究方面又取得了新的突破。

2. 一类新型的、潜在抗癌候选药物的发现:本项目通过与国内外药理学家密切合作,对藤黄属植物苯甲酮和呫吨酮化合物开展了广泛了体外活性研究,并已初步阐明了该类化合物的诱导细胞凋亡作用机制,加速了这一新类型抗肿瘤药物的研发。

3.潜在抗病毒候选药物的发现:本项目对藤黄属植物苯甲酮、呫吨酮和联苯类化合物开展了对烟草花叶病毒的抗病毒活性研究,并已初步阐明了一些化合物的抑制率较高与阳性对照宁南霉素相近,加速了这一新类型抗病毒药物的研发。

科学价值:

本项目对藤黄属植物化学成分开展了系统深入的研究,进一步拓展了对藤黄属植物化学成分的认识,丰富了天然呫吨酮、苯甲酮和联苯的研究内容。同时与国内外药理学家密切合作,开展了有关诱导细胞凋亡活性及其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发现了系列在抗癌药物研发方面具有较好的潜在开发应用前景的化合物。使藤黄属植物中除藤黄酸之外,又找到一些新颖的成分成为了一类新型的、潜在抗癌候选药物。

该系统性、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将为我国藤黄属植物这一丰富药用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同时也将进一步推动我国天然抗癌药物和抗病毒药物的发现。该成果不仅进一步丰富和推动呫吨酮、苯甲酮和联苯化学的研究内容和发展,同时将为研发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抗癌和抗病毒新药提供科学依据和新的先导化合物。

同行引用及评价

本项目共计发表研究论文20篇(SCI论文17篇)。据昆明理工大学科技查新咨询中心检索,引用情况如下:SCI-E、CPCI-S引用,15篇被引用119次,其中他人引用46次。极大地推动藤黄属植物活性成分研究的发展,促进了抗肿瘤药物新靶标和抗烟草花叶病毒药物的发现,研究成果无论是新化合物发现的数量、学术水平和创新性,均达民族药研究领域领先水平。

 

 

    成果二:

成果名称: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特色药用资源植物化学研究及应用

第一完成单位:云南民族大学

完成人:胡秋芬,李干鹏,周敏,尚善斋,高雪梅,申钦鹏,江志勇,赵伟,张凤梅,吴玉萍,汤建国,司晓喜,李晶,叶灵,段沅杏,陈永宽,杨光宇

成果简介:本项目主要围绕豆科决明属和山蚂蝗属、兰科竹叶兰属、茄科烟草属等30多种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常用的特色药用资源植物,综合运用系统的化学与生物联合筛选方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深入研究,从选定植物中分离到356个新化合物,包括8中新颖骨架类型的化合物,并发现25个抗病毒、抗肿瘤、抗HIV-1、抗菌、抗氧化等活性显著的化学成分。研究成果共发表研究论文181篇,其中SCI收录期刊发表155篇,授权专利69件。委托中介机构查询,有150篇论文被SCI-EXPANDED收录,117篇论文在Web of Science被引被引用1141次;20篇核心论文累计影响因子加和达54.106,在Web of Science中被他人用259次;4篇论文入选ESI学科前1%高频次引用论文。

项目组还依托活性突出的化合物nicotlactone A开发了抗烟草花叶病毒新制剂“烟草抗毒灵”,并实现了实际推广应用,为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民的脱贫致富和促进云南农村经济的发展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除抗烟草花叶病毒活性外,项目组还对民族药植物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抗肿瘤、抗HIV-1、抗氧化、抗菌、清除自由基等其他活性筛选,发现多个活性显著的化合物结构,这些研究成果为新药开发提供了潜在的药源分子,为新药开发提供了新的技术储备。另外,通过本项目的研究,全面弄清楚了30多种民族药植物的化学成分;为有针对性的制定民族药质量标准、按现代医药的标准对民族药植物进行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潜在的社会、经济效益非常显著。

项目组还依托新发现的抗菌活性显著的化学成分,和中轻依兰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开发了3种抗菌洗衣液和2种抗菌餐具洗涤剂,形成了新产品技术储备。此外,部分活性新化合物也已经云南省内龙润集团、健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医药企业合作,开展了新药开发领域的深入研究,为企业新药研发提供了新的技术储备。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项目组6人晋升了高职,3人获得了云南省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称号,1人成员获得“昆明市中青年后备人才”称号、3人入选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后备人才和云南省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培养硕士研究生15名。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突出成绩。

云南民族大学组织的成果鉴定表明,本项研究成果系统、完整,为合理开发利用云南少数民族特色资源植物,以及开发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提供了关键科学依据,对促进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和脱贫致富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成果达到民族药研究领域领先水平,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鉴定。

 

 

 

 

云南民族大学科技处

                                                    2017年4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