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云南民族大学!

民大新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民大新闻 > 正文

【校史撷英】云南民族学院更名前(1951-2003)的教学单位设置(二)1976年11月—2003年4月的教学单位设置

发布时间:2023-10-28 编辑: 浏览:

197712月,全国高校恢复统一考试招生制度,云南民族学院开始招收4年制本科生。在随后的办学过程中,根据云南省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不断增设和调整专业,将学校建设成为初具规模的民族高等院校。19932月省政府将云南民族学院列为五所省属重点大学之一,开启了建设省属重点大学,逐步向综合大学过渡的新征程。20034月学校更名为云南民族大学。

这一时期的教学单位设置如下(按建立时间为序):

(一)政治系。前身为19515月设立的政策研究班;1972年建立政治系;1977年开始招收政治专业4年制本科生。1986年起曾增设2年制法律专科。19875月更名为政治法律系。1988年政治专业调整为行政管理专业。20013月新增公共事业管理专业。20021月组建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下设法律系、政治与行政学系、公共事业管理系)。

(二)汉语言文学系。前身为1956年开办的汉语文班;1972年建立汉语言文学系;1977年开始招收4年制本科生。1990年起曾增设2年制文秘专科。20013月新增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20021月组建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下设汉语言文学系、新闻传播学系)。

 

汉语言文学系77级毕业合影。


(三)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前身为1956年开办的民族语文班。1956年开办德宏傣语、西双版纳傣语、景颇语班;1957年增办傈僳语、哈尼语、拉祜语班;1958年新增佤语班。1974年德宏傣语、西双版纳傣语、景颇语3个专业开始招收大专学生;1980年德宏傣语、西双版纳傣语、景颇语、傈僳语4个专业首次招收5年制本科生;1983年筹建佤语(恢复)、彝语专业并招收2年制专科生(1985年开始招收4年制本科生);1984年增设拉祜语(恢复)专业,招收2年制专科生(1986年开始招收4年制本科生)。199710月德宏傣语、西双版纳傣语、景颇语、傈僳语、哈尼语、拉祜语、佤语等专业合并为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20021月增设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纳西语方向)本科专业。20021月组建民族文化学院(下设民语系、艺术系、体育系、民族研究所)。

 

早期的哈尼语教学。


(四)历史系。1978年建立并开始招收首届历史学专业4年制本科生;1986年增设民族学本科专业。19939月增设民族文化与旅游管理两年制大专班。20004月增挂“旅游系”牌子。20021月组建人文学院(下设社会学系、历史系、民族学系、旅游学系)。

(五)数学系。1978年筹建数理系并于当年招收数学专业4年制本科生。1983年数理系分设为数学系和物理系。1990年起曾增设数学专业2年制专科。20004月数学系更名为“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系”。20021月组建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下设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系)。

(六)物理系。1978年筹建数理系;1981年开始招收物理专业4年制本科生。1983年由原数理系分出。1990年起曾增设物理专业2年制专科。199611月增设“电气技术”本科专业。20004月更名为“信息与电气工程系”。20021月组建物理与电子电气信息工程学院(下设物理系、电子信息工程系、电气信息工程系)。

(七)经济管理系。1980年筹建招生,为全国民族院校最早开设的4年制本科经济管理专业。1989年起曾增设经济管理专业2年制专科。199611月增设“劳动经济”本科专业。20021月组建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下设经济学系、管理系)。

(八)大学预科部。1980年筹建并招生。设大学预科班和普通高中班,分文科和理科两种班次,学制1年。20035月更名为预科教育学院。

(九)外语系。1982年筹建并于当年招收4年制英语专业本科生。1988年起曾增设英语专业2年制专科。19939月东南亚语专业划归外语系。19971月外语系按“一分三方案”分为英语系、大学外语教研部、东南亚语系。20021月组建外国语言文学学院(下设英语语言文学系、东南亚语言文学系)。

(十)夜大函授部。19825月成立,以夜校、函授两种形式教学,学制3年,设立汉语言文学和历史学2个专业。此后曾开设过中文、历史、文秘、法律、物理、数学、政治教育、经济管理、财政金融、市场营销、商业会计等11个专业。19986月撤销夜大函授部,与干部专科部合并,成立成人教育学院。

(十一)干部专科部。前身为19515月设立的政治训练班;19759月建立干部轮训部,恢复干部轮训,轮训时间为1年。1983年秋,民族干部轮训转向正规化培训,先后开办在职干部政法大专班、县级民族干部中专班;1984年秋,开办经全省在职干部统一考试招收的中文大专班。1985年干部轮训部更名为干部专科部。19986月撤销干部专科部,与夜大函授部合并,成立成人教育学院。

(十二)化学系。1985年筹建,秋季开始招收化学专业4年制本科生。1991年增设2年制“应用化学”专门化方向;199811月“应用化学”升为本科专业。20021月组建化学与生物技术学院(下设化学系、生物技术系)。

(十三)马列部(社会科学部)。19797月成立教务处下属的马列教研室;19844月独立为正处级单位;19886月更名为马列教研部。20021月组建马列部(社会科学部)。

(十四)民族艺术系。19797月成立教务处下属文体组。19948月成立“艺术系筹备组”;19958月正式建系,首届试招民族美术、民族舞蹈专业专科学生。199611月设立舞蹈、美术3年制专科。20021月增设舞蹈学本科专业。

(十五)东南亚语系。19934月成立“泰语、缅语专业筹备组”;9月东南亚语专业划归外语系;199611月设立泰国语、缅甸语3年制专科。19971月从外语系分出,成立东南亚语系;11月缅甸语、泰国语、越南语3个专业设立4年制本科。2003年增设老挝语本科专业。

(十六)成人教育学院。1998年夜大函授部和干部专科部合并,成立成人教育学院。

(十七)体育系。19797月成立教务处下属文体组。20004月“体育系”正式挂牌成立;设体育教育专业。

(十八)人民武装学院。2000年经云南省人民政府、云南省军区批准成立的全日制军地共建学院。设人民武装专科专业、公共事业管理(国防教育与管理方向)本科专业。

(十九)高等职业技术学院。20021月建立,致力于高层次应用人才培养;先后设置11个四年制本科专业、5个专升本专业和3个专科专业。20037月更名为职业技术学院。

 

2003618日学校举行更名揭牌仪式。

 

2003年更名前硕士点及专业方向设置:1979年首次招收民族经济、民族史、秦汉史、世界现代史、傣语研究、音韵学6个专业方向硕士研究生。1984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批批准学校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首批批准藏缅语族语言文学和侗傣语族语言文学2个硕士授予点(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1986年批准中国民族史、民族学、国民经济计划与管理3个硕士授予点。1998年增设社会学、宗教学硕士点;2000年增设区域经济学、行政管理、有机化学硕士点;2003年增设劳动经济学、经济法学、人类学、民俗学、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中国少数民族艺术、亚非语言文学、中国近代史、会计学、企业管理、基础数学硕士点。2003年与中国人民大学联合招收社会学博士研究生。(尹子能)


责编:左军    复审:和金光    终审:朱毅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