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云南民族大学!

民大新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民大新闻 > 正文

当好学生的领路人、知心人、同行者——记民族医药学院汪伟光老师

发布时间:2025-09-10 编辑:蔡童 浏览:


他是学生科研路上的“领路人”、生活中的“知心人”、成长旅途中的“同行者”,他不仅在讲台上传道授业、在实验台前潜心钻研,更在学生心灵深处点亮理想的火种——他就是云南民族大学民族医药学院的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汪伟光老师。

2017年11月,汪伟光入职云南民族大学,先后荣获云南民族大学“优秀教师”“十佳师德标兵”、云南省“五四青年奖章”等荣誉,2022年成为省委联系专家,2024年当选农工党云南省委药物专委会副主任。2025年,入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青年学者,实现学校高层次人才自主培养的重大突破。

科研“领路人”:点燃求知火种,照亮探索之路

汪伟光老师善于引导学生挖掘科研最持久的驱动力,点燃学生心中对各民族文化和生命本身的好奇心与探索欲。他教导学生,科研要立足民族医药的源头活水,避免纸上谈兵;在科研启蒙阶段,就融入对民族医药文化的尊重与传承责任感,将学术追求与文化担当紧密结合;在后续的实验设计、数据分析、论文撰写中,他要求每一个数据、每一个引文都要经得起推敲。

对于科研,汪伟光老师总结出了自己独有的一套方法:学会学科融合、问题牵引,把劲儿用在难点上。他注重多学科交叉与项目导向,指导学生从云南特色民族药及其内生微生物中发现具有抗病毒、抗肿瘤的活性分子,带动学生成长为科研“新生力”。近年来,他还以核心骨干身份参与我校化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的申报,在师资建设、高层次人才培养、科研攻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汪伟光常说,要盯住一个真实问题,以问题定方法、定方向,这个问题可能来自课堂、社会、产业或治理等领域。要把个人兴趣锚定在国家与云南发展的“坐标系”中,对齐科技自立自强、健康中国、生物安全、双碳等需求,对接云南“3815”战略和特色生物资源,融入学校博士点建设。破解难题就如滚石上山,不仅要有技巧,更要有坚持。多年来,汪伟光老师自己已经记不清在实验室度过了多少个夜晚、多少个周末、节假日,但他始终坚信,时间会给出最终的答案。

生活“知心人”:倾听心灵絮语,守护青春航程

在学生眼中,汪伟光老师更像一位与学生交心的“知心人”。他常与学生促膝长谈、分享科研体悟与人生抉择,用亲身经历化作温暖的灯火,引导青年学生在困惑中笃定方向。他深知,学生在求学路上不仅面临知识挑战,更需要情感支持与精神引导。因此,他在课余时间以“知心朋友”的角色走进学生心里,用真诚和尊重搭建起师生间的深厚信任。

“教育从来不是单向灌输,而是陪伴和成全。”在担任学院2017级制药工程专业2班班主任四年期间,汪伟光老师用心管理班级。同学有焦虑,他就为学生做“情绪晴雨表”;同学有困难,他就帮助学生先解决生活问题;同学卡题,他就和学生一起蹲在实验室把方案“掰开”。最终,班上38名同学100%就业,班级先后荣获“校级先进班集体”“五四红旗团支部”等荣誉。

成长“同行者”:并肩走过风雨,见证生命绽放

汪伟光老师致力于“科研反哺教学”,倡导“立德立智立人”三位一体的育人理念。近5年,他先后承担本科和研究生教学逾1300学时,指导本科生44人、硕士生15人,其中多人考入中国科学院、暨南大学等国内一流科研院所和高校攻读硕博士,指导的学生获评“国家奖学金”“云南省优秀硕士论文”等荣誉。 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汪伟光老师不是指挥者,而是同行者和战友,与学生共担风雨,以自身行动诠释责任与坚持,将失败视为宝贵的成长契机,引导学生理性看待挫折。

汪伟光老师说:“学生有了光,我们才是光;学生走得远,我们才不枉此行。”正是凭着这样的教育情怀与科研理想,他默默地耕耘在立德树人的沃土上,以心换心,以行导行,陪伴着一批又一批学子从懵懂走向成熟,从依赖走向独立,最终成为守护人民健康、传承文化瑰宝的栋梁之材。(文/人事处 图/融媒体中心 施启兴 )

责编:蔡童 复审:和金光 终审:马仲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