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云南民族大学!

民大新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民大新闻 > 正文

“校地企”协同创新 推动科技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

云南民族大学生物医用材料项目科技成果转化成功签约

发布时间:2025-08-11 编辑:左 军 浏览:

8月11日下午,云南民族大学生物医用材料项目科技成果转化签约仪式在雨花校区举行。此次签约聚焦生物医用材料领域,是云南民族大学依托生物基材料绿色制备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及云南省生物基功能材料研究与应用科技创新团队,聚焦国家“十四五”相关医药工业及医疗装备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由袁明龙教授团队经过多年研究形成的科技成果。学校以6项发明专利,评估价值1100万元与昆明谊众集团等企业合作转化。项目计划落户昆明高新区,成果转化完成后,将建成国内首条医用缝合线聚乙醇酸原料生产线,为国内企业研发植入人体医疗器械研发提供原料支撑。

云南民族大学党委书记阮朝奇,党委副书记、校长王启梁,云南省科学技术厅党组成员于宁,昆明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徐毅清出席签约仪式。云南民族大学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及相关学院、部门负责人,昆明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相关领导和生物医药产业研究专员及部门主要负责人,昆明谊众集团、谊众谊健(云南)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和中房集团昆明公司、云南瀚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相关领导参加。仪式由副校长许传坤主持。

签约仪式现场

云南民族大学党委书记阮朝奇讲话

阮朝奇表示,学校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论述,以此次签约为契机,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以最大的诚意、最优的资源和最强的执行力投入到合作项目中,推进科技创新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他强调,要坚持以“实”为本,构建无缝对接的高效协同机制,合力跑出成果转化的“加速度”;坚守以“新”为要,打造支撑持续协同创新的共同体,为项目提供持续研发与人才协同培养的稳固依托;恪守以“民”为念,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使成果转化承载的生命价值熠熠生辉。

云南省科学技术厅党组成员于宁讲话

于宁表示,此次签约是破解科技成果转化难题的生动实践。云南民族大学充分发挥科研成果富集优势,着力推动“校地企”协同创新,不仅让科研成果有了“用武之地”,更让企业发展获得了“创新引擎”。她希望各方以此次签约为新起点,持续深化合作,为全省科技成果转化探索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新路径。省科技厅将一如既往提供政策、平台、项目、人才等全方位支持,助力生物医药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让云南真正成为科技创新的高地、成果转化的热土。

昆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党工委书记徐毅清讲话

徐毅清说,此次签约的生物医用材料项目技术含量高、应用前景广,是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解决临床需求的高水平科研成果,契合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符合发展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的战略方向。他表示,昆明市高新区将以最大诚意、最优服务、最实举措,全力保障项目顺利实施、早结硕果。他希望与云南民族大学共建核心平台,加速产业赋能,共育急需人才,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支撑,推动更多优质科研成果在高新区实现本地转化和产业化。

昆明谊众集团董事长任福清发言

昆明谊众集团董事长任福清在发言中表示,将认真履行相关协议,推动生物医用材料项目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早日落地见效,取得实质性进展。

副校长邵维庆代表云南民族大学签署《合作共建协议》

签约仪式上,昆明高新区与云南民族大学签订了《共建合作协议》,谊众谊健(云南)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与云南民族大学签署了成果转让协议,云南民族大学与云南民族大学资产经营公司、袁明龙团队签署了职务科技成果转让、赋权协议,谊众谊健(云南)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与云南民族大学资产经营公司、袁明龙团队签署了合作企业出资协议。(融媒体中心 左军)

责编:左军   复审:和金光   终审:马仲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