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云南民族大学!

民大新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民大新闻 > 正文

青春踏歌宁洱行 石榴花开情相融 ——云南民族大学“石榴红·青春映边疆”实践团赴宁洱开展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实践教学活动

发布时间:2025-07-18 编辑:蔡童 浏览:

7月11日至15日,云南民族大学“石榴红 青春映边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师生实践团赴宁洱县及磨黑镇小分队在宁洱开展了为期五天的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实践教学活动。实践团师生和宁洱县中小学师生用脚步丈量大地,用心灵感受文化,展现了新时代青少年的责任与担当。

实践教学开课仪式上,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西丽波香老师通过视频连线为实践团师生讲述了民族团结誓词碑的故事。马克思主义学院余云疆教授以《让民族团结之花绽放》为题,用生动的语言、详实的案例,让青少年直观触摸历史温度,充分认识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

实践团师生走进民族团结园,参观民族团结誓词碑,共同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给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的重要回信精神。一份份珍贵的历史资料、一幅幅生动的图片画面,让每一位师生都深刻感受到民族团结的深厚历史底蕴和重大现实意义。“当年各民族歃血为盟不仅是为了和平,更是为了各民族的团结进步。”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方财兵说。在思普革命纪念馆、曾蒋烈士纪念园,实践团师生认真学习革命先烈们的英雄事迹。

在那柯里村,实践团师生考察了乡村振兴、非遗传承取得的成果,体验了贡茶制作技艺、绝版木刻制作技艺和扎染制作技艺。师生们纷纷表示,要像守护民族团结一样保护传承非遗。在普洱市非遗项目《板凳龙舞》的传承地,师生们认真观摩了《板凳龙舞》传承人龙二叔的表演。龙二叔说:“板凳龙舞的鼓点里,藏着我们的精气神。”在杨丽坤故居,同学们通过一件件珍贵的遗物、一幅幅生动的照片,仿佛看到了杨丽坤为艺术奋斗的一生。

在宁洱县西城社区,实践团师生与社区居民围坐在一起,共同绘制茶马古道特色书签。一幅幅精美的书签不仅是艺术的展现,更是生活场景中文化交融的生动写照。在宁洱县青少年活动中心,中学生胡浩宇自豪地展示着自己的作品:“我把绝版木刻纹样融进了民族团结图,这是我们宁洱人的骄傲。”这些作品不仅是艺术的创作,更是同学们对民族团结美好未来的憧憬。在磨黑镇阿诗玛广场上,《爱我中华》的合唱声中,群众们自发地跟着节奏起舞,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实践活动中,师生们边学习、边服务、边调研。大家深刻认识到只有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才能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师生们表示,要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生活,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群众心田,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图/文 艺术学院  黄涛、聂利蕊)

责编:蔡童 复审:和金光 终审:马仲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