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上午,“云南省民族文化教学科研示范基地揭牌仪式”暨首期培训开班典礼在雨花校区举行。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副主任杨谊群,教育科技处处长杜忠初,省教育厅民族教育处处长董一凡,民族音乐学家、原中国传统音乐学会副会长吴学源,省文化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处主任科员潘振炎,云南民族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张桥贵,校学术委员会主任和少英出席典礼。来自首批37所云南民族文化教育示范学校的老师以及云南民族大学的师生代表参加典礼。
张桥贵校长,杨谊群副主任,董一凡处长,吴学源副会长共为“云南省民族文化教学科研示范基地”揭牌。
张桥贵校长致辞,他简要介绍了云南民族大学的基本情况,他指出,此次“云南省民族文化教学科研示范基地”的建设目的在于依托云南民族大学多学科办学和民族学、社会学等学科优势,民族民间文化教育的特色学科,以及云南多民族文化资源,致力于民族文化传承发展和各类人才培养,提升云南省少数民族文化教育教学水平,民族文化理论和应用研究,服务民族边疆地区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发挥云南民族文化教学科研示范基地的引领和带头作用。示范基地将成为民族文化教育和相关学科科研的孵化器,高校老师带领及合作中小学及幼儿园的一线教师申报省级、国家级科研项目,争取国家的政策和资金支持;通过对相关专业人员进行培训,探索出一条可以向全国推广的民族文化教育经验。
张桥贵表示,云南民族大学将不遗余力把示范基地建设好,发挥高校的引领作用,促进云南民族文化教学科研的发展与提升,深入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给我校学生去信回复重要精神,培养更多的新时代民族团结的践行者、促进者、守护者,为把云南建成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做出应有的贡献。
杨谊群副主任对民族文化如何传承、保护、创新、发展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并对进一步促进学校民族文化教育提出三点意见。一是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充分了解我省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传承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二是坚持原则,把握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抓好学校民族文化教育工作;三是加强领导,健全机制,为深入推进学校民族文化教育活动提供有力保障。
杨谊群对本次培训班寄予厚望,他希望参加这次培训的全省首批命名的37所“云南民族文化教育示范学校”的校长、园长、老师们一定要发挥好示范引领的作用。在思想认识上要立意高远,具体行动上要深入实践。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持重在平时、重在行动,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久久为功,切切实实把学校民族文化教育工作抓实、抓细、抓出成效。
董一凡处长阐释了举行此次培训班的初衷,他表示,云南省教育厅,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云南省文化厅命名首批37所云南民族文化教育示范学校,今天云南省民族文化教学科研示范基地揭牌仪式与首期培训开班典礼同时举行,是有计划、有标准和要求的。大学要引领社会文化的发展,做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中小学要深入推广爱国主义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学校要担当起历史的重任,通过民族文化的推进、传承和创新,丰富和弘扬中华文化。
董一凡代表教育厅对培训班提出三个任务:第一个任务是要认真学习、领会、思考党和政府有关文化的论述以及对民族教育的论述等;第二任务是要研究如何将民族文化要融入到教育、教学、课堂中,高校要创新发展与中小学课程和教学建设对接;第三个任务是共同促进民族文化示范学校指标和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希望每一位参加培训的校长和学校积极参与到民族文化的弘扬和保护的行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