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云南民族大学!

民大新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民大新闻 > 正文

一封远渡重洋的来信 ——离退休老教授宋恩常家属来信感谢学校用心关怀照顾

发布时间:2021-03-31 编辑: 浏览:

前,云南民族大学收到一封来自老教授家属的“滚烫的来信”,感谢学校对宋恩常老师的照顾和关心。信中写道:“值此年关岁首之际,我想代表远在异国他乡的全体家人表达我们全家对贵校离退休工作处工作人员对舅舅宋恩常教授的关心和照顾。表达我们衷心的感激!感谢你们对舅舅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耐心、细致的照顾!”

情系老教师  关怀暖人心

学校高度重视离退休工作,离退休工作处按照校领导“对岁数大、活动不方便的老同志要多加关心和关注”的要求,积极推进精准服务。把包括宋恩常老师在内的所有85岁以上老人纳入“重点关注服务对象”,一对一服务,定期及不定期主动联系老同志,确保老人们只要有需求,服务就跟上,关注鳏寡孤独老人的生活更是服务的重中之重。

宋恩常教授今年94岁,因个人原因未婚,自己一个人独居,亲戚都在省外和国外,身边没有一位亲人。宋老师因常年独居,不常与人联系。两年前他的亲戚还可以通过电话联系与他进行简单的通话,掌握一下基本情况。后来他停用了座机和手机,所以无法再通过电话联系到他了。他的生活非常简单,在自己居住的学校北院“爱心食堂”打一点饭,有时打一次就吃两天。身体渐渐虚弱,腿脚也不方便。

根据宋老师的特殊情况,为了确保他的安全和生活有保障,离退休工作处召开专门会议做了相关工作布置,安排离休科的工作人员每天上门一次了解情况,并在征得他的亲戚同意的情况下,先是帮助找保姆全天陪护,保证宋老师的一日三餐都能吃到新鲜可口的饭菜和确保他不摔跤不受伤,但是被他本人拒绝了,他不同意找保姆,说自己一个人生活习惯了,不要人陪护;后来又带着他到学校和市区周边的养老院参观了解,建议他能融入养老院生活,可还是被宋老师拒绝了。

急人之所急  用心关爱不下线

“在这种情况下,一直耐心细致地通过电话或者微信把舅舅在医院的照顾和病情及时传递给我们,是急我们之所急,及时回复解答我们的问题……”宋恩常教授亲人在来信中叙述了因为疫情原因无法前往国内亲自在老人身边照顾的遗憾,字里行间饱含对我校给予老教授的关心关爱的感激之情。

为了保证宋恩常老师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在继续做宋老师思想工作的同时,离退休工作处定期通过电话和视频与宋老师的亲戚联系,反馈老人近况;与学校爱心食堂和小卖部的工作人员建立联系机制,如果一天没有见到宋老师,就电话告知离退休工作处,离退休工作处派专人每天到家落实他的安全。

宋老师有时神志不清,离退休工作处与小区门卫沟通,尽量不要让他一个人出门,有什么特殊需求由离退休工作处派专人陪同前往,已多次陪同宋老师到银行办理银行卡挂失及补办身份证等手续;担心宋老师外出忘记回家的路,帮他制作了信息牌随身携带,信息牌上留下的联系电话都是离退休工作处工作人员的号码。

践行初心使命  真情关爱勇担当   

照顾老教师的工作有时需要处理很多紧急情况,这对于离退休工作处的工作人员来说,需要的是更多的担当和强烈的责任心。“2020年11月25日,因一整天都没有看见宋老师下楼买饭,晚上离退休处工作人员到他家,发现他已经一天没有吃东西了,身体很虚弱,大家马上买来糕点、牛奶给他吃,同时联系了他的亲戚,并决定送他到医院医治。26日早上,学校派专车把宋老师送到了医院,及时就医。”离退休工作人员说道。

离退休工作处离休科的工作人员每周与医院医护人员联系,了解宋老师的治疗情况,并先垫付一些需要自费购买的药品和生活用品的费用。离退休工作处领导、离退休党支部书记也定期到医院看望,原部门民族研究所也派人到医院进行看望。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宋恩常老师的身体状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

 

当前,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如火如荼,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坚定理想信念,砥砺奋进前行正成为时代主基调。宋恩常教授一辈子致力于教育事业,是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的老一辈的共产党员。正如信中所说:“舅舅年轻时响应党的号召,从北京来到云南,因为舅舅对事业的执迷与执着,以至于他终身未婚,无儿无女。他的著作被收藏于国外各大知名院校。我们为有这样有成就的舅舅而深感自豪、骄傲。”宋恩常老师不仅是家里人的骄傲,也是民大人的骄傲,他传递的不仅是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光荣传统和作风,也是民大一代又一代共产党员的精神。

宋恩常老师是离退休工作处关爱照顾的许许多多的老教师中的一员,为老同志服务,从生活上、精神上关心、爱护他们,从关爱党和国家宝贵财富的高度做好离退休工作,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把离退休同志看做是学校建设发展的重要力量,一直是我校离退休工作的主题和落脚点,也是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忠实传承,更是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共产党员的精神风貌。(文/李晴  图/离休工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