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学分制改革,建设以内涵式发展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全面提高课程建设质量,近期学校印发《云南民族大学课程质量等级评价实施方案》,并正式开始实施首轮课程质量等级评价工作。
根据实施方案,学校从课程目标、课程团队(任课教师)、教材、教学过程、考试、特色项目等方面设定评价指标体系,对本学期全校开设的2017级和2018级专业核心课程、2019级和2020级所有课程,共计1581门次课程开展首轮课程质量等级评价。目前,已完成A类和B类课程(或团队课程)共91门、C类和D类课程(或团队课程)共1150门的初评,6月,学校将组织专家复评,确定最终课程准入质量等级。
在正式实施云南民族大学首轮课程质量等级评价前,学校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一是搭建课程准入评价平台。课程中心依托学校“课程中心4.0软件平台”,组织教师上传课程教学准入评价资料,旨在规范课程教学要件,按相应指标进行课程准入评价,为后续课程质量等级认定打好基础;二是组建了评价专家库。迄今为止,专家库包括国内外一流高校专家66名和省内高校及校内专家225名,参与我校首轮课程质量等级评价,保障了我校课程质量等级准入与评价顺利开展;三是加强调研交流。课程中心于5月6日至17日期间深入全校各学院,与院长或分管教学副院长、教学秘书、部分教师代表座谈交流和解读相关文件,了解实施课程质量等级评价师生反馈情况,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指导课程质量等级评价工作。
通过课程质量等级评价,打造一流课程,淘汰“水课”,优化学校课程资源,促进课程建设质量提升,满足学生对优质课程资源的需求,是云南民族大学深化学分制改革的有力之举,再进一步将课程质量等级评价结果与绩效考核挂钩,切实引导教师好好教、学生好好学。(课程教师学生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