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云南民族大学“云南扎染”传承基地在学校和学院的支持下,分别到曲靖市会泽县、普洱市、丽江市等地进行了“云南扎染”工艺的辐射带动工作。辐射带动工作由基地实施负责人刘晓蓉教授带队,团队成员由艺术学院硕士生及美术学专业(染织绣方向)本科班学生组成。
由云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申报的“云南扎染”经过云南省教育厅、教育部的层层选拔,获批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成为全国106个基地之一,也是云南在全国获批的2个基地之一。基地的辐射带动工作,意在促进基层美育师生队伍建设,丰富基层学校的美育内容,助推乡村学校、青少年宫等部门机构的美育工作,以传承手工技艺的方式助力基层人才培养,以点带面,拓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手工技艺的影响范围。
2020年12月,基地对曲靖市会泽县东风小学、东陆高级中学部分中小学生,会泽县文化馆、教育体育局、自然资源局、公安局等单位公职人员及会泽县矿山镇、纸厂乡等21个乡镇的中小学教师近300人进行云南扎染工艺的教授。3月,基地的辐射带动工作在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县新厂镇中学和阿莫村小学开展,将云南扎染技艺传授到边境地区的民族村寨中,为边境村寨的留守儿童带来了不一样的学习体验。
今年5月,基地辐射带动工作在丽江市永胜县永北镇第二小学、六德乡他留山小学、永胜县民族中学、少数民族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社区,丽江市古城区教师发展中心、玉龙县太安乡完小、东巴谷旅游景区开展,带动300余名当地中小学生、易地扶贫搬迁户社区居民及省内外游客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这是云南民族大学支持边远地区中小学美育发展的积极实践,为智力扶贫、美育扶贫贡献一份有着浓厚传统文化的坚实力量,让身处不同地域的各民族同胞学习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同时传播绿色发展、保护生态和文化多样性的理念。(文/图 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