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37个教师节来临之际,9月10日晚,由中共云南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主办,云南广播电视台承办的“张桂梅思政大讲堂”第四讲《使命的力量》开讲。“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再次走进大讲堂,讲授“开学第一课”。云南民族大学及时组织广大师生收看节目,并将其作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学习等活动的重要内容。
节目邀请“七一勋章”获得者、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张桂梅,与昆明第一中学党委书记高富英老师,西南林业大学党委书记张昌山教授共同走进大讲堂,结合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实践,传递家国情怀,传承使命力量,引领广大青少年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牢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争做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观看节目后,云南民族大学师生踊跃交流了自己的学习体会。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李春亭认为,有使命感的人最有力量,张桂梅老师身患多种疾病,却始终坚持在工作岗位上,以怒放的生命,向世界表达倔强,改变了很多贫困家庭的女孩子的命运。“我们要向张桂梅老师学习,把为学、为事、为人统一起来,以星星之火,点亮孩子的人生。”他表示,作为思政课教师,要担当筑梦育人使命,提高思政育人质量,使思政课既有深度又有温度,既有高度又有热度,积极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有效引导广大学生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矢志拼搏奋斗,摆脱“佛系”,拒绝“躺平”,广泛汇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青春力量。
“有人问我,为什么做这些,我说是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的感恩和感情,是因为我作为一个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唯有一颗教育的初心在鲜活地跳动着……”“无论时代怎么发展,艰苦奋斗永远是我党的优良传统……”质量保障与监督管理处陈莹馨老师说,张桂梅老师的事迹和信念,让她深受感动,备受鼓舞。她说:“作为一名党员,作为一名在高校工作的教育工作者,我会继续努力,像张桂梅同志学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培养祖国栋梁之才的过程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化学与环境学院教师王博涛认为,在庆祝第37个教师节的时间节点上观看此次节目,聆听榜样的声音,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张桂梅老师的力量,源于初心和使命的力量。这种力量足以让我们受到震动、荡涤灵魂。这是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需要铭记于心并坚守不改的信仰。”王博涛说,身为一名普通党员和高校一线教师,自己将努力学习张桂梅老师的奉献精神,做好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努力当好学生成长、成长路上的引路人,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做出应有的贡献。
“张桂梅老师的坚韧、坚守无不令人为之动容;她的爱岗、敬业无不令人为之肯定;她的无私、伟大无不令人为之赞赏……” 教育学院2020级本科生刘泽说,张老师这样的好老师让自己逐渐树立起对于教育工作者的敬佩与向往。作为教育学专业的一名学生,要脚踏实地、努力学习、砥砺前行,向榜样靠拢,让青春无悔,争取让教育照亮更多孩子们前行的道路,完成自己所肩负的崇高历史使命,为伟大祖国的建设与发展添砖加瓦。
马克思主义学院2019级本科生刘利珍说:“张桂梅校长体现出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中国现在正经历百年之未有大变局,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学习这种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放飞梦想的纸飞机,在这绚丽的舞台上展现自己的风采。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牢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争做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文学与传媒学院2020级广告学专业学生左丽婷说,“张桂梅校长用自己的言语和行动带给山区女孩成长的希望,用自己的大爱托起了无数困难学生的人生梦想,这就是共产党人的无私大爱。”左丽婷认为,张老师始终以仁爱之心来对待学生、对待教育,她的故事让人受益匪浅。作为青年一代,必将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踏实走好脚下的路,为党的事业添砖加瓦。作为中国的新力量,要站在时代洪流的前面大声喊:“请党放心,强国有我”。
澜湄职业学院2021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沈海雨认为,张桂梅老师是边疆民族贫困地区优秀教师代表,她的先进事迹深刻体现着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高尚道德情操,充分体现她对党的热爱和人民教育事业的忠诚。他说:“作为青年一代,我们是祖国的希望与未来,我们应该有着崇高的信仰,应该有着为祖国做贡献的决心,我们应该有自信与能力撑起祖国的一片天!” (文/左军、左映龙、李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