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上午,学校在雨花校区召开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干部大会,总结2022年工作成绩,安排部署2023年工作任务。校党委书记阮朝奇主持会议,校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出席会议,全校中层干部参加会议。
阮朝奇肯定了学校2022年的工作和成绩。他指出,总体来看,学校2022年的工作是可圈可点的,成效是显著的。各族师生用实际行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对“两个确立”的拥护更加忠诚;我们获得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我校师生的亲口勉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成效更加彰显;省委书记王宁同志来校调研,高度评价学校工作,学校民族性、边疆性、教育国际性的办学特色更加鲜明;学校推出了“民大人才新政”,高质量内涵发展的步伐更加自信;学校经历了“9.29”“11.19”两次疫情大考,紧跟国家疫情防控政策的转变,很快实现了疫情防控转段平稳有序,守护校园安全的能力更加坚强。这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对民大高看一眼、厚爱一分的结果,是民大三万多师生众志成城、攻坚克难的结果,特别是在座各位民大的中坚骨干力量履职尽责、担当作为的结果。
面对2023年的新形势新任务,他强调,要向质量要发展。他指出,对民大来讲,发展就是质量,质量就是发展,这个质量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人才培养质量、学科专业建设质量、人才队伍质量和校园文化和服务保障质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要坚定不移深化学分制改革,抓好专业综合评价,实施本科专业“增A去D”行动,强化基于质量评价的资源和经费配置导向机制;要回归育人初心,坚持学生主体地位,千方百计提升学生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通过率和升学率;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准确把握2023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面临的形势,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要深入推进本科生全员导师制,构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大格局。提升学科专业建设质量,要以新一轮博士点申报为导向谋划我校学科建设,对照学位点申报基本条件和学科评估指标体系,认真分析各学科存在的不足和短板,有针对性地开展建设工作;要制定近期、中期和长期的发展目标,按照重点学科重点支持的原则分类别推动学科建设。提升人才队伍质量,要实施好南菁计划,以超常规的力度做好高层次人员的引、育、管、用工作,全方位做到关心人才、爱护人才、成就人才、激励人才,竭尽所能为人才排忧解难;要积极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工作,进一步落实“试点单位”相关自主权试点工作任务,稳妥开展事业单位人员总量管理,完善预聘制、准聘制人员管理考核评价机制,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努力增加单位年度绩效总量。提升校园文化和服务保障质量,要把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的发展定位、专业建设和学校办学特色结合起来,整体谋划、分步实施提升校园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活动内容、拓展活动领域、规范活动模式,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要把社会化作为学校后勤改革方向,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引进社会力量形成良性竞争,通过转变后勤服务方式,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坚持以学校为主体,积极引进新企业、新技术和新手段,持续提升专业化水平,走内涵式高质量后勤改革发展道路。
阮朝奇指出,要向政策要发展。政策就是真金白银,是稀缺资源。很多具体工作需要校内的相关职能部门和学院主动去出击、主动去沟通、主动去争取。在寻求上级政策支持的同时,也要转变思维,主动走出“象牙塔”,主动提升服务国家和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全面提升学校咨政建言、社会服务的内涵和水平,不断提升学校发展的知名度、美誉度、显示度。
阮朝奇强调,要向开放要发展。对外开放合作程度和对外开放合作成效是衡量高水平大学发展的两个重要维度,学校应秉持开放包容态度,加大对外开放与交流合作力度。要以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指导意见的贯彻实施为契机,结合民族性、边疆性、国际性的办学定位以及学校教育对外开放“十四五”规划方案,认真谋划云南民族大学的国际化之路;要整合全校资源形成合力,构建大外事工作格局;要以云南省委省政府和省教育厅支持为契机,高起点谋划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要大力提升南亚、东南亚、澜湄区域、环印度洋区域等国家学生的招生力度,发挥优势、做出品牌,以“留学民大”工程突显学校国际性特色亮点;要加强澜湄职业教育合作基地和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的实质性工作内容,努力成为澜湄区域对外合作交流的主力军和排头兵;要融合校内外力量,拓展思路,树立和推广云南民族大学中印瑜伽学院在国内独一无二的品牌地位;要在国别研究领域多下功夫,着力打造数字化建设平台。
阮朝奇指出,要向作风要发展。发展靠环境,环境靠作风,民大的各级领导干部需要一次思想革命。要发扬斗争精神、掌握斗争策略、练就斗争本领,提底气、显担当、解难题,以好的精神风貌、好的工作作风、好的工作能力,一级示范给一级看、一级带领着一级干,千方百计谋大局、抓发展、抢机遇、争资源,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落实。
他强调,党的二十大对教育、科技、人才作出了重要战略部署,省委提出了三年上台阶、八年大发展、十五年大跨越的“3815”战略,这些都是良好的发展机遇,也意味着更加激烈的竞争。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5周年,是“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也是民大校院两级党委集中换届的政治大年,时间节点特殊,意义十分重大。学校要抓好党建工作,意识形态工作,在这个“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时代大潮中,越是要不看、不停、不等,要“说了就算,定了就干”,坚定发展信心,以“闯”的精神挑重担,以“创”的劲头开新局,以“干”的作风求实效,撸起袖子加油干,挥洒汗水奋力拼,促进学校的高质量发展,让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越走越快、越走越开阔。
校长张桥贵回顾2022年工作时指出,2022年,学校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政治建设为统领,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统筹新冠疫情防控和学校改革发展,全校师生共同努力,科学积极应对,各项工作平稳有序开展。学校积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立足民族性、边疆性和国际性的办学定位,内涵发展持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文化传承亮点突出,保障服务提质增效。学校的全国排名连续7年攀升,全国大学排名提升至第133名,稳居全国民族类院校排名第二位、云南省大学排名前三甲,荣膺中国5星级大学,置身中国一流大学行列。在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发布的《校友会2023年中国大学学术排名》《校友会2023中国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排名》等榜单中,学术综合排名跻身全国第120位,中国双非大学学术排名(人文社会科学类)第46位,中国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排名第144位。
张桥贵从两个方面安排部署2023年工作。一是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全面加强党的建设。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强政治建设和组织建设,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持续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做好统一战线工作。二是要多措并举,全面推进学校内涵发展。具体来说,就是要推进作风革命和效能革命,全面深化学分制改革,深入推进一流专业建设。要持续抓好科研工作,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要做好少数民族人才培养。做好学位点申报工作,抓好招生、就业创业工作,同时,要提升服务社会能力。要统筹校园疫情防控和学校卫生工作,牢固树立以师生为中心的宗旨使命意识,全面推进各项保障工作。
张桥贵对学校本学期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他指出,工作已经部署,目标已经明确,全校广大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要立足本职,真抓实干,在讲政治顾大局中增强抓落实的政治自觉;在振奋精神敢于斗争中增强抓落实的责任担当;在转变作风扑下身子中增强抓落实的紧迫意识;在攻坚克难开拓创新中增强抓落实的本领,拿出与时间竞争、与问题较量、与自己较劲的精气神,把学校各项工作干出模样、干出成绩,奋力建设让党放心、人民满意、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民族大学。(文/董婉莹 图/左军)
责任编辑:李晴 复审:和金光 终审:朱毅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