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云南民族大学!

民大新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民大新闻 > 正文

【主题教育】缅怀校友蔡晓东 传承英雄报国志 张桂梅思政大讲堂——云南民族大学分课堂开讲

发布时间:2023-04-21 编辑: 浏览:

缅怀校友蔡晓东 传承英雄报国志

张桂梅思政大讲堂——云南民族大学分课堂开讲

2002年蔡晓东考入云南民族大学,毕业后他曾很多次回到母校。但这一次,却是他的生前战友将他“带回”母校,向他的学弟学妹们讲述他的英雄故事。


报告会现场。  施启兴 摄


4月21日下午,由云南民族大学、中共西双版纳州委宣传部、云南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西双版纳边境管理支队联合举办的张桂梅思政大讲堂——云南民族大学分课堂第一讲·蔡晓东英雄事迹报告会在雨花校区举行。全校师生深入宣传学习云南民族大学优秀校友、革命烈士、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云南省优秀共产党员、云岭楷模蔡晓东同志英雄事迹。

报告会以“学英雄砥砺初心、担使命奋斗强国”为主题。600余名师生在主会场聆听报告会。分会场以学院或班级为单位在线上同步收看报告会直播,近两万人次收看了直播。云南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党委委员、政治处主任高莉,中共西双版纳州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州文明办主任刘永钦,西双版纳边境管理支队党委副书记、政治委员官信帮,云南民族大学党委书记阮朝奇、校长张桥贵等学校党政领导出席报告会。


蔡晓东英雄事迹报告团成员宣讲英雄事迹。  施启兴 摄


蔡晓东英雄事迹报告团成员宣讲英雄事迹。  施启兴 摄


蔡晓东英雄事迹报告团成员宣讲英雄事迹。  施启兴 摄


蔡晓东遗孀讲述蔡晓东的故事。  施启兴 摄


蔡晓东英雄事迹报告团成员宣讲英雄事迹。  施启兴 摄


男生小合唱《少年壮志不言愁》拉开了报告会的序幕。报告会分为“东方破晓 一心向党”“胸怀大爱 向死而生”“与狼共舞 行走刀尖”“无怨无悔 一生有你”“初心如磐 生命如歌”五个篇章。蔡晓东英雄事迹报告团成员,西双版纳边境管理支队政治处主任李军、西双版纳边境管理支队民警陈远宁、西双版纳边境管理支队民警牛毓菁、蔡晓东遗孀以及西双版纳州文联副秘书长刘启虹依次上台,从蔡晓东的生平、家庭,讲到他从警岁月的点点滴滴,以及一次次惊心动魄的缉毒抓捕行动。动人心弦的故事一次次润湿师生的眼眶,一次次因感动和敬仰而响起的掌声在报告厅内经久不息。声情并茂的诗朗诵《追寻》将现场气氛推向了高点,感动充盈着每个角落。


“晓东志愿服务队”志愿者宣誓。  施启兴 摄


为传承英雄精神,云南民族大学师生与西双版纳边境管理支队民警共同组建了“晓东志愿服务队”。高莉、张桥贵为志愿者代表授旗。“晓东校友牺牲了,但他的崇高精神将永放光芒,他的英雄事迹将永远铭刻在云南民族大学的校史上!”校党委书记阮朝奇希望以“晓东志愿服务队”为纽带,传承英雄报国志,深化警民鱼水情,让更多蔡晓东式的青年学生、青年警察,在学校和警营这片沃土上茁壮成长。

“只要心怀理想,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蔡晓东。”云南民族大学在校学生、晓东志愿服务队志愿者沈可为表示,蔡晓东的奉献精神和责任意识将会长久地影响自己,自己会把蔡晓东学长作为精神榜样、行动标杆,将来为社会、为人民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校党委书记阮朝奇讲话。  施启兴 摄


阮朝奇指出,这场报告会是学校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的重大举措,也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品质打造张桂梅思政大讲堂—云南民族大学分课堂、高质量建设思政第一“金课”的具体行动。阮朝奇号召全校广大师生以蔡晓东同志为榜样,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使命为使命,胸怀“国之大者”,练就过硬本领,努力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全校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要把学习蔡晓东同志的英雄事迹与开展主题教育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凝心铸魂筑牢根本,锤炼品格强化忠诚,实干担当促进发展,践行宗旨为民造福,廉洁奉公树立新风,把主题教育激发出来的巨大能量,转化为爱岗敬业、干事创业、建功立业的具体行动,以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向英雄致敬!


学校向西双版纳边境管理支队赠送师生创作的剪纸作品。  施启兴 摄


张桥贵代表学校向蔡晓东生前所在的西双版纳边境管理支队赠送了师生创作的剪纸作品——《你是天上最亮的星》。


音诗画《追寻》。  施启兴 摄


报告会前,阮朝奇、张桥贵及校党委副书记刘荣、李光明与高莉、官信帮、刘永钦及报告团成员进行了座谈交流。高莉、官信帮、刘永钦对学校培养了蔡晓东这样的缉毒英雄表示感谢。阮朝奇感谢警营对蔡晓东的教育和培养,感谢报告团到学校宣讲英雄事迹,传播英雄精神。他说:“蔡晓东的精神是学校的,是警营的,更是全社会的,我们校、地、警三方要以此次报告会为起点,更好地把英雄的精神宣传好、传播好、弘扬好,培养更多蔡晓东式的青年学生和青年警察。”(左军)


责任编辑:左军   复审:和金光   终审:朱毅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