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云南民族大学!

民大新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民大新闻 > 正文

【校史撷英】早期校友——霜耐冬

发布时间:2023-06-03 编辑: 浏览:

霜耐冬,汉名汪阿哈,男,傈僳族,中共党员,1912年生,福贡县上帕镇腊乌村人。1951年7月至1952年2月在云南民族学院“政策研究乙班”学习。入学时的身份为福贡县政府副县长。


学生花名册中霜耐冬等学员的登记信息。


辛亥革命后,云南地方政府在怒江设立设治局。1916年福贡上帕镇建立了有史以来的第一所小学,却无人送孩子上学,设治局长杨润新只好搞强行摊派,一富裕人家便请霜耐冬顶替自家孩子入学。1928年,家贫的霜耐冬幸运地进入小学读书,1932年又升入福贡师范读中学,1935年毕业后到鹿马登赤恒底小学任教,成为福贡第一批本土培养的知识分子。1935年,霜耐冬因福贡爆发傈僳族、怒族起义时被设治局强派为翻译,事后无法在家乡立足而赴大理参军。1936年进入昆明北教场干部军事学校培训。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随部队开往抗日前线,先后被提拔为事务长、排长,参加了上百次的对日作战。1941年所在部队回到昆明后,霜耐冬主动退役返乡。1941年至1944年霜耐冬先后担任章化乡(今上帕镇)、普利乡(今马吉乡)乡长,竭尽全力支援远征军抗日。1944年日军企图突破怒江天险的疯狂进攻被彻底粉碎,怒江抗日大反攻取得胜利,全歼入侵日军,收复了沦陷国土。1946年福贡县成立参议会,霜耐冬担任参议长,成为当时福贡县的第二号人物。


霜耐冬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悍然发动内战,对怒江各族百姓的搜刮年年加重,为了减轻税负、减少人口外迁,霜耐冬无奈决定到省政府请求免除公粮和兵役。这时已是1949年初。到达昆明等待云南省主席卢汉召见和批示的两个月中,霜耐冬了解到腐败的国民党政府即将垮台,而共产党则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的政党,军队纪律严明,办事公正廉洁,不歧视少数民族。霜耐冬于是有了追寻共产党的打算。在返回福贡途中,剑川起义成功的消息进一步坚定了霜耐冬也推动福贡起义的决心。1949年5月,霜耐冬接到滇西北地下党罗映先的信,告知党组织已派人到碧江(旧县名,1987 年撤销),与国民党地方当局就和平解放一事展开谈判。霜耐冬立即回信要求党组织也尽快派人进入福贡的同时,联合少数民族爱国人士和宗教界爱国民主人士迫使福贡设治局长姚国宝交出权力,于6月1日宣布福贡和平起义,并派人到兰坪邀请共产党代表到福贡接管政权。6月6日,共产党代表到达福贡,12月25日,福贡县人民政府正式宣布成立。1949年7月,霜耐冬因在和平解放福贡的斗争中表现出较高的政治觉悟,经滇西北工委王荣才介绍入党,成为怒江本土入党的第一个傈僳族党员。在党的培育下,霜耐冬在政治上不断成长,先后担任过福贡县副县长、怒江傈僳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务。1995年因病去世。尹子能)


责任编辑:左军   复审:和金光   终审:朱毅清